超濾濃縮
ultrafiltration concentration
定義:溶質(zhì)被膜截留,水分子穿過膜,溶質(zhì)得以濃縮的方法。
學科: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_方法與技術
相關名詞:切向流 分子篩 膜分離 濃差極化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【延伸閱讀】
超濾濃縮是以切向流為動力,利用分子篩原理進行膜分離的過程。是以一定的壓力為條件,溶劑及小分子量的物質(zhì)透過微孔膜,而直徑較大的分子則被截留(截留部分也就是濃縮液),從而達到分離、提純和濃縮的目的。超濾膜的孔徑通常在3~300nm之間,選用不同孔徑的超濾膜,可以將相對分子質(zhì)量在幾百到幾十萬之間的物質(zhì)進行分離。超濾膜的工作壓力一般為0.1~0.5MPa。超濾技術在食品、醫(yī)藥、超純水制備及生物技術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。
超濾膜材料可分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兩大類。用于制備超濾膜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包括醋酸纖維素材料、聚醚砜材料、芳香聚酰胺材料、聚丙烯腈材料和聚氯乙烯共聚物材料等。無機膜材料包括致密金屬材料、氧化物電解質(zhì)材料、多孔金屬材料、多孔陶瓷材料和分子篩材料等。
蛋白質(zhì)的超濾過程不能僅視為一個篩分過程,分離的程度取決于膜表面的物化性質(zhì)(如膜材質(zhì)、孔徑大小和分布等)和超濾過程中操作條件的控制(包括操作壓力、溫度以及料液流動方式等)。在選擇膜材質(zhì)時,應特別注意膜材料的表面性質(zhì),因為膜表面是液體和膜相互作用的界面,溶質(zhì)和膜之間會有靜電相互作用或電荷轉(zhuǎn)移反應,因而膜表面的極性、溶液的pH和膜的粗糙程度等因素對膜的分離效率影響很大。
膜孔徑與溶質(zhì)大小的相對尺寸對膜污染有影響,若膜孔徑與溶質(zhì)大小為同一數(shù)量級,則某些較小的粒子可能堵塞膜孔;若膜孔徑比溶質(zhì)分子尺寸小得多,則超濾中這些溶質(zhì)不僅不會堵塞膜孔,而且能在黏滯流動剪切力作用下離開膜表面,因而通量不會降低。操作壓力過低,通量太低;壓力過高,則產(chǎn)生負面效應,導致通量快速衰減。隨蛋白質(zhì)溶液溫度升高,料液黏度降低,加大了蛋白質(zhì)分子在溶液中的運動,不易在膜表面吸附。采用切向流過濾法使被處理溶液平行于濾膜表面流動,與過濾方向垂直相切,溶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過濾,可有效地破壞濃差極化的形成條件。
(延伸閱讀作者: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宋成程博士)
責任編輯:張鵬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