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我是一個單親媽媽,既要掙錢養(yǎng)家,還要干所有家務(wù),整天忙得團團轉(zhuǎn)。孩子很懶,不僅不幫忙,還各種挑剔。我發(fā)過火、訴過苦,但都無效。我多年前離異,為了孩子一直沒有再組建家庭。孩子是我唯一的指望,所以我常對孩子說“要不是因為你,我早走了”。孩子開始還同情我,后來也不怎么搭理我了。
這是最讓我難過的——我付出那么多,為何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愛?
——劉女士
答:當一個人需要別人愛自己時,成熟的人會思考“我如何表達、如何做,才能讓對方滿足我的需求”,不成熟的人則會采用攻擊的方式表達需求。
攻擊分三類:主動攻擊、被動攻擊、隱性攻擊。
主動攻擊,用言語或行為直截了當?shù)乇磉_攻擊。比如恐嚇、指責(zé)、嘲笑、控制、挑毛病、發(fā)脾氣,看起來就很嚇人。這是一種熱暴力行為,簡稱暴。
被動攻擊,用切斷關(guān)系的方式間接地表達攻擊性。比如忽視、沉默、離家出走、逃避等。這是一種冷處理的行為,簡稱冷。
隱性攻擊,用賣慘、示弱、裝可憐等隱蔽的方式來表達攻擊性,簡稱慘。
暴、冷、慘,這三種方式都讓人不舒服,因為它們都是在攻擊對方。當然,我知道你是希望對方看到你攻擊行為背后的脆弱,聽懂你指責(zé)之下的呼喚,但這太難了。
因為攻擊很難換來愛,攻擊只會換來反擊。這樣處理問題,雙方都會受傷。而這似乎是你習(xí)慣使用的索愛方式,或許你認為:我就是要讓他不舒服,因為他不舒服了,就會理解我,就會來滿足我。遺憾的是,你攻擊對方,對方是很難仔細思考你想要什么的。因為被攻擊后,他的第一反應(yīng)是保護自己,而不是顧及其他。
你為什么要用攻擊的方式索愛呢?我想可能源于你的童年。童年時,你堅持不理父母,父母就會來理你,于是你學(xué)會了“我不理他,他就會來關(guān)心我”;你一發(fā)火,父母就妥協(xié),于是你學(xué)會了“只要我發(fā)脾氣,他就會來照顧我”;你告訴父母你難受,他們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來照顧你,于是你學(xué)會了“只要我說我慘,他就會妥協(xié)”。這些經(jīng)驗形成了你解決問題的模板。當你長大、離開父母后,你發(fā)火、訴苦、裝可憐,有些時候有用,但更多的時候是沒用的。
你需要學(xué)習(xí)新的索愛方式。至于哪些方式有用,你要自己尋找。不過,可以肯定的是:放棄錯誤的,才能迎來正確的。當你意識到什么沒用時,停止,然后才有可能找到有用的。
(原載于婦女生活雜志社《現(xiàn)代家長》2023年第2期)
責(zé)任編輯:鐘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