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一直說“冬至大如年”,無論是從自然角度,還是從精神角度來看,冬至都最重要。
冬至,第二十二個節(jié)氣,全年最重要的節(jié)氣,沒有之一。如果有之二,就是相對應的夏至。冬至、夏至,不是冬天、夏天到來的意思,是“最冬天”“最夏天”的意思?!对铝钇呤蚣狻氛f,“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”,就是冬天潛伏的陰氣到了極點。
冬至、夏至是中國人最早測定的兩個節(jié)氣,尤其是冬至。時間本來是線性的、持續(xù)的、均勻的、單向的。在線性的、持續(xù)的、均勻的、單向的時間中,中國人最先觀察到的循環(huán)往復是,每隔一定的日子,太陽顯得那么低,影子顯得那么長。這就是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“冬至”。而相對應的,每隔一定的日子,太陽顯得那么高,影子顯得那么短,這就是白天最長、黑夜最短的“夏至”。
這兩個“節(jié)點”把持續(xù)的時間分成了一段段的。隨之出現(xiàn)的節(jié)氣是“秋分”和“春分”:從夏至到冬至的中間點是秋分,從冬至到次年夏至的中間點是春分。再隨之出現(xiàn)的是“立春”“立夏”“立秋”“立冬”……二十四個“節(jié)”逐步成體系地發(fā)現(xiàn)并歸納出來。每個“節(jié)”有它特有的氣候、氣象、氣質、氣韻,并對動植物、人和農(nóng)耕產(chǎn)生相應的影響,這就是“節(jié)氣”。就這樣,中國人終于建立起覆蓋天文、氣候、物候、農(nóng)事、人體、命相、民俗等在內的宏大的二十四節(jié)氣知識體系,并深入到哲學、精神層面,成為農(nóng)耕時代中國人的“文化時間”。其中,冬至,無論是從自然角度,還是從精神角度來看,都最重要。所以,我們一直說“冬至大如年”。
冬至最陰,夏至最陽,物極必反,循環(huán)往復?!秶Z·越語下》說:“陽至而陰,陰至而陽?!敝袊说年庩査枷?,陰陽辯證統(tǒng)一、陰陽相互轉化的觀念,都與此有關。節(jié)氣是根據(jù)太陽運轉一年得到的時間歷法,所以是陽歷。中國的農(nóng)歷,是陰歷的“月”和陽歷的“年”的結合體,是陰陽合歷,并不是純粹的陰歷。
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唐代詩人杜甫《小至》曰:“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。”冬至,是轉折,是起點,是陽的新生,春的開始。寒來暑往、秋收冬藏,冬至最讓人感慨到永恒的時間交替和人事更新。
很多地方,冬至要吃餃子,“餃子”諧音“交子”,子月是冬至所在的農(nóng)歷十一月,陰陽在這里交替、交換。冬至太陽最少,陽氣最弱,陰氣最重,所以與祖先最為接近,冬至也成了祭祀的節(jié)日。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這天要早點回家。
太陽是溫暖的終極提供者。冬至,太陽最少,所以最需要溫暖,而能抵抗個體孤獨、寒冷的莫過于家庭。公元804年的冬至,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白居易,上崗不到兩年的一個新人,出差住在邯鄲驛館里,孤苦伶仃,寫下了《邯鄲冬至夜思家》:“邯鄲驛里逢冬至,抱膝燈前影伴身。想得家中夜深坐,還應說著遠行人?!睉燕l(xiāng)之情、思親之意,一千多年后依然感動著我們。
冬至,是回家的路,不管短,還是長。說到底,外面有什么東西值得奔波、留戀的呢?
責任編輯:谷士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