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人類誕生之初至今,就有許多關于太陽的神話傳說,太陽也一直是生命和光明的象征,是遠古先民崇拜的對象。而這件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文物,在古代,它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,在現(xiàn)代,它則是文化遺產(chǎn)的標志。
2001年2月8日,在四川省成都市蜀風花園大街工地,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座中國商代晚期的蜀文化遺址??脊殴ぷ魅藛T立即前往,展開搶救性發(fā)掘。在依照程序?qū)ν翂K進行仔細清理的時候,一點金色的光芒就像突破烏云的太陽一樣,吸引了考古工作人員的眼球。
那是一塊直徑十幾厘米的泥塊,外露了一個金色的小角。當考古人員將泥土清理掉,將包裹在泥土中的物體小心地展開復原以后,大家都不禁為之贊嘆。
這是一件圓環(huán)形的金箔,外徑12.5厘米,內(nèi)徑5.29厘米,厚度僅為0.02厘米,重量僅有20克。金箔中心為鏤空的十二道放射光芒,呈順時針排列旋轉(zhuǎn),象征著太陽。圍繞著太陽的是四只等距離分布、逆向飛翔的鳳鳥。整個圖案構圖嚴謹、線條流暢、極其富有美感。
這件金箔的出土引發(fā)了人們無限遐想,也提出了一系列疑問。
一是為何有鳳鳥圖案?
陽光是生命的源泉,而人們也經(jīng)常把在天空中翱翔的鳥與太陽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我們熟知的“后羿射日”的故事就和太陽神鳥有關,但早在此之前,就有了很多關于太陽和神鳥的神話。
古代先民認為天圓地方,一只大鳥馱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,繞著大地在天空中飛行,于是,就有了“日中有踆日烏”的神話傳說?!盀酢笔且恢蛔≡谔栔械娜泺B,人們叫它“金烏”或“太陽鳥”。專家認為,四只鳳鳥等距分布在太陽周圍,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,反映了光陰輪回。而同樣位于四川的三星堆遺址,也出土了一件青銅神樹,上面共棲息了九只太陽神鳥,古蜀人對太陽和太陽鳥的崇拜可見一斑。直到今天,人們還喜歡用金烏來比喻太陽。
所以,金箔上的“神鳥繞日”就是古人樸素的世界觀、宇宙觀的體現(xiàn),是一種對天文規(guī)律原始的思考。
二是如此精美的金箔是如何制作的?
“太陽神鳥金飾”的含金量高達94.2%,厚度僅0.02厘米。在3000多年前,生產(chǎn)能力相對低下的古代,是如何做出這么讓人贊嘆的金器的呢?我們已經(jīng)無法完全還原當時的生產(chǎn)工藝了,但專家根據(jù)金箔的加工過程做出了大膽的推測:古蜀先人先把自然沙金進行熱鍛,然后反復捶打成薄如紙的金箔,再繪制圖案進行鏤空雕刻。在制作過程中,他們可能用了一些簡易的模具,這也充分體現(xiàn)了3000多年前古人的智慧。
除此以外,還有無數(shù)的疑問,例如:它的用途?為何要制作這么一件器物呢?是裝飾還是實用器?這些都還待我們?nèi)ヌ剿骱退伎肌?br/>
在其后的數(shù)年間,考古工作人員對金沙遺址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科學發(fā)掘和研究,出土大量精美珍貴的文物,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金沙遺址博物館,而這件“太陽神鳥”金飾則是金沙文化的重要代表,被安放于金沙遺址博物館中。
自2006年起,我國政府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中國文化遺產(chǎn)日,而“太陽神鳥”金飾圖案被選為中國文化遺產(chǎn)的標志。這件精美的文物,不僅代表了古蜀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,也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光明不斷奮發(fā)的精神。
作者單位:新甘肅·甘肅日報
責任編輯:陳相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