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,其中,我國自然災害的首惡是什么?”“我知道!是地震!”“答對了!”在2023年全國科技周主會場,一位小朋友興奮地搶答著。面對突發(fā)性強、破壞性大、影響面廣、連鎖性強的地震災害,該如何盡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(chǎn)損失?走近中國地震局展臺,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。
以智取勝 “小黃鹿”守護校園安全
在擺滿高科技設(shè)備的科技周展廳里,一臺被涂裝成卡通風的智能終端機格外引人注目。它靜靜地坐落在地震局展臺的一角,鮮艷的明黃色機身上分布著褐色的斑點,儼然是一頭可愛的長頸鹿。別看它長得“萌”,這臺地震預警和安全科普終端可承擔著守護校園安全的重任。
“30秒,有感,請勿驚慌!”隨著穿透力十足的提示音,終端機頂部的黃燈倏地亮起,屏幕上則不斷閃爍著倒數(shù)的秒數(shù),下方還顯示著震級、烈度、震中距離等信息。工作人員介紹道:“這是地震預警功能,當終端檢測到地震波,就會發(fā)出預警并對地震波抵達的時間進行倒數(shù),提示師生進行避險。根據(jù)震級的高低,警示燈的顏色和提示語的內(nèi)容都會有區(qū)別?!?/p>
在沒有地震來襲的時候,“小黃鹿安全學園”就開課了。終端內(nèi)置了多款AR體感小游戲,其中蘊含著不少科普防災避險知識。“地震時應該躲在哪里?”只見站在終端前的孩子敏捷地橫跨一步,抱著頭蹲下,屏幕上的卡通人物也隨之蹲在了“課桌”旁。“哪些是不能帶進校園的危險物品?”孩子們立刻蹦跳著舉起雙手,用虛擬的“籃球”砸向屏幕上的剪刀、打火機等危險物。游戲結(jié)束后,“小黃鹿”還會“吐”出印著卡通吉祥物的小卡片,作為學到避險技能的小獎勵。這樣的學習形式告別了枯燥的死記硬背,讓學生們利用課間、午休等碎片時間,寓教于樂,在玩中學,潛移默化地提高青少年的防災減災意識。
北斗助陣 應對震區(qū)通信難題
強震的發(fā)生,往往會導致震區(qū)停電停網(wǎng)、信號中斷,給后續(xù)救援造成很大困難。去年剛剛研發(fā)的“北斗震訊通”大震應急指揮通信平臺,就是為應對這一問題而誕生的。
拿起形似對講機的“單兵手持智能終端”,屏幕上顯示出“災情上報”“震害分析”“應急通信”等板塊。“這臺終端基于北斗定位和北斗短報文通信功能,只要將它分配到每個縣的巡視員手中,一旦發(fā)生強震、信號不通,就可以通過終端進行災情信息采集上報,與指揮中心進行應急通信,并查看避難場所等信息。”工作人員指了指一旁的大屏幕,原來每臺終端上報的信息都會匯總到地震綜合態(tài)勢感知與指揮平臺,便于指揮中心掌握當前災情并作出對應。
不僅有北斗衛(wèi)星的支持,這臺沉甸甸終端還具有防水功能,能在-20℃—55℃的極端環(huán)境下工作,電路常開的情況下也能運轉(zhuǎn)24小時??蒲腥藛T為它鑄就了一副“刀槍不入”的身軀,又配備了“十八般武藝”,相信在未來的災情中,“北斗震訊通”能有效避免震區(qū)“失聯(lián)”,替受災群眾搶出寶貴的救援時間。
責任編輯:秦丹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