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絲黑穗病又稱烏米、啞玉米、灰包,在我國華北、東北、華中、西南、華南和西北地區(qū)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發(fā)生,以北方春玉米區(qū)、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區(qū)和西北玉米區(qū)發(fā)病較重。一般年份發(fā)病率在2%至8%,個別地塊達60%至70%,損失慘重。
危害癥狀
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,一旦發(fā)病,通常全株顆粒無收。因此,該病的發(fā)病率基本等于病害的損失率。
一般在出穗后顯癥,但有些在苗期顯癥,即在4至5葉上生1至4條黃白條紋;另一種植株莖稈下粗上細,葉色暗綠,葉片變硬;還有兼具前兩種癥狀或6至7片葉顯癥。雄穗染病后,有的整個花序被破壞變黑;有的花器變形增生,穎片增多、延長;有的部分花序被害,雄花變成黑粉。雌穗染病后,穗長較健穗短,下部膨大頂部較尖,整個果穗變成一團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亂的黑色絲狀物;有的增生,變成綠色枝狀物;有的苞葉變狹小,簇生畸形,黑粉極少。偶爾侵染葉片,形成長梭狀斑,裂開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長出絲狀物。病株多矮化,分囊增多。
防治辦法
1.選用抗病雜交種。
2.實行3年以上輪作、調(diào)整播期,提高播種質(zhì)量,適當(dāng)遲播,采用地膜覆蓋新技術(shù)。及時拔除新病田病株,減少土壤帶菌。
3.種子包衣。播前按藥種1比40的比例進行種子包衣,防治玉米絲黑穗病。
4.早期拔除病株。在病穗白膜未破裂前拔除病株,特別對抽雄遲的植株注意檢查,連續(xù)拔幾次,并把病株攜出田外,深埋或燒毀。
責(zé)任編輯:丁芳 王珍
總平臺審核編輯:耿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