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ormation quality
定義:對信息的準確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相關性、時限性、有效性以及需求的滿意度等要素的要求與評價。
學科:新聞學與傳播學_組織傳播_組織傳播信息類型
相關名詞:數據治理 一致性 數據清洗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【延伸閱讀】
質量是指信息在特定環(huán)境中滿足預定用途的能力。其核心要素包括準確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相關性、時限性、有效性以及用戶滿意度。例如,準確性要求確保信息內容準確無誤,完整性要求保證信息全面覆蓋所有關鍵細節(jié),時限性要求信息在需要時能夠及時提供,等等。所有這些都能做到最好,說明信息質量高,用戶的滿意度也高。
評估信息質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例如,對信息質量的把握具有一定的主觀性(主要取決于用戶),不能自動完成評估;再如,信息的來源通常是自治的、無組織的,缺乏有用的質量元數據,有些信息源甚至采取措施阻止信息質量評估;又如,大規(guī)模數據使得對整個信息集進行評估成為不可能,采用抽樣技術則會降低評估的精確度。信息來源的無組織性,使得信息在內容和質量上易于遭受突變,不利于信息質量評估。
影響信息質量的因素很多,包括數據的來源和采集方式、數據處理和存儲技術、信息系統(tǒng)的設計和實施,以及用戶的需求和期望等。例如,不準確的數據采集方法可能導致錯誤信息的輸入,而不當的數據存儲或處理技術則可能損害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。有效的信息系統(tǒng)設計應確保數據的正確處理和及時更新,而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則可以幫助提供進一步相關和有用的信息。
信息質量問題的表現多樣,包括錯誤的數據、過時的信息、重復的數據記錄等。這些問題不僅浪費資源,還可能誤導決策,導致不利后果。因此,必須采取措施來提高信息質量,例如實施數據治理策略,使用先進的信息質量管理工具,以及定期進行信息質量評估等。通過這些方法,力求有效地監(jiān)控和改進信息質量,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隨著對信息質量認識的全面與深入,信息質量評估的研究逐漸突破了數據質量的局限性。2000年,發(fā)展出一種基于評估導向的信息質量標準的分類方法。它全面概括了信息質量評估各個方面,建立了信息質量評估標準體系。提出了協(xié)助維護和質量管理(assistance in maintenance&quality management;AIVO)信息質量評估方法,用于幫助評估信息質量狀況,隨時監(jiān)視信息質量改進過程。信息質量評估標準有信息來源的穩(wěn)定性和全面性兩種。研究者提出了基于信息源抽樣的自動化評估方法,提出了將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,以簡單性、最大/最小操作、權重平均值作為建立客觀數據質量尺度的三種實用形式。
通過信息質量評價,可以發(fā)現信息質量中存在的問題,明確信息質量改進的方向,找尋信息質量改進的路徑,促進信息質量的持續(xù)改進。在信息時代,隨著對信息資源依賴性的增強,信息質量已經成為事關社會發(fā)展的重要因素,決定了信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價值,以及信息產品、信息系統(tǒng)的社會價值和效用,對決策以及社會活動的再繼續(xù)等具有重要意義。
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(fā)展,能夠處理和分析的數據量迅速增加,這不僅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復雜性,也增加了維護高質量信息的難度。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,預測技術和自動化工具將在信息質量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同時,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信息質量標準和框架將有助于適應這些變化,確保能夠提供符合最新要求的高質量信息。
責任編輯:張鵬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