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龍門寺邊上有條黃花溝,順著黃花溝一路往北,出平涉隧道,就到了河北涉縣地界。自新村是黃花溝入“涉”的最后一個村。其實,黃花溝的命名和眼前的景象并沒有太大關系,自新趕夫巖的這些黃花多半是近幾年劉愛平扦插撫育的。
39歲那年,劉愛平貸了2萬元,用三萬七千元從河北涉縣神頭鄉(xiāng)四合村生產(chǎn)隊手上承包了趕夫巖1200畝荒溝的經(jīng)營權。
“承包50年?愛平攬上麻煩了?!贝迳系睦先藶閯燮侥罅税押?。他們的擔心并非全無道理:曾經(jīng)長滿糧食的趕夫巖,被齊腰高的馬薊、密密麻麻的灌草淹沒很多年了。
簽完合同當天下午,劉愛平就進溝了。從村上的柏油路到趕夫巖溝口有3里路,一樣長滿了薊草。地不管用來干啥,得先把路清出來。
清路就是割灌。劉愛平雇不起工,只能自己動手。清路的工具是鐮刀、鋤頭和鋸,“割半天,前進不了3米,又割半天,還是在眼皮根兒打轉”。他跑到溝口往回倒著割,“站在溝口,不管往哪個方向看,都是一眼看不到頭的灌,那種感覺就像挨了一悶棍”。
“后悔嗎?”
“不后悔?!彼麚u了搖頭,沒有一絲猶豫。
劉愛平說,想到自己打工和開出租的經(jīng)歷,腦子“咣”一下就清醒了,手和腳像上過發(fā)條,拿起鐮刀一米一米繼續(xù)往前推……
20歲時,劉愛平開始了在市里的打工歲月,抬鋼筋、搬磚塊、攪水泥……下力氣活干了個遍。
39歲時,劉愛平想回家了,拿著剛到手的工資去汽車店買了一輛面包車,打算在家跑出租。劉愛平記憶里,一上午等不到兩個人的時候很多,今天收益不行,就想著明天,結果明天也一樣。每天都在等、在耗。
耗著耗著,他看中了趕夫巖的1200畝荒溝。
頭三年,劉愛平在趕夫巖種了400棵泡桐。泡桐長到檁條般粗,成了上好的木材,當?shù)貨]人要,異地運輸費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。泡桐計劃無聲無息地失敗了。
又三年,他看電視上種核桃掙錢,開始改種核桃。“山里培養(yǎng)核桃樹很費勁,小時候不耐凍,一凍就死”。熬過了核桃幼年期,沒熬過市場下行期。2015年,劉愛平的核桃計劃遭遇危機,這次他幾乎難以為繼。一連好幾個月,他沒再進溝。
劉愛平有個朋友經(jīng)過趕夫巖,給他打電話,“你這溝越來越像樣了?!焙唵蔚囊痪湓挘o了他信心,“再干幾天,興許就成了。”
“如果不成呢?”
“不成,再想別的辦法?!?/p>
劉愛平總能找到辦法。
每年東風一來,山上的連翹就會沖出重圍,從山頭一直“黃”到山下。2016年春天,看著趕夫巖開放的野生連翹花,他萌生了一個念頭:栽培連翹。
連翹喜陽,太行山不缺陽光,真正缺的是土,大量的土。想在陽坡種連翹,第一步是培土。按照100、80、50(長寬高,單位cm),外高里低的標準,一畝山地大概要做160個魚鱗坑,多少土,“算不清,往里挑就是了”。
春墊、秋墊,墊下一坑坑的土。三行短一行長,短是短花,長是長花,間隔著栽,方便授粉。通風透光、出枝丫……劉愛平成了連翹“專家”。
時代緊追不舍,電路、水路、公路先后通到了黃花溝。
趕夫巖也有了變化,進溝有條4米寬的土路,旋耕機可以很方便地開到每塊地頭。溝口有間用來休息和存放工具的小房子,房子旁邊是一個用來引山泉水的灌溉池。陽光下,刷白的魚鱗坑整整齊齊延伸到趕夫巖深處,連翹花開得正艷,寫有“千畝連翹示范基地”的巨大標識牌閃閃發(fā)光。
劉愛平喜歡把一句老話掛嘴邊:跑山的人知道,山上都是路。這些年,他經(jīng)常四處找活,掙的錢除了家里開支,幾乎全投在了溝里。
“還膩煩不?”
“不膩煩了?!眲燮届t腆地問了一個既是回答又是問題的問題:“土地種啥長啥,無償給人提供東西,人不得動動手、下下力氣?”
天氣越來越暖,跟著變暖的還有劉愛平的心思:連翹3年掛果,5年就到了盛果期,打造300畝標準高產(chǎn)園,1棵連翹樹10斤果,按去年青翹17塊一斤的行情,就有錢賺,再多雇點人把路修修,林下養(yǎng)點雞鴨,既能除草又能施肥,還能增收。
到2022年8月,劉愛平就滿51歲了,他感覺自己還有用不完的勁。閑下來的時候,他也納悶,十幾公里的黃花溝,咋能幾十年“走”不完。甚至,自新村就夠自己“走”一輩子了。
劉愛平15歲的女兒說他是黃花溝桑提亞哥(海明威《老人與?!沸≌f中人物)。劉愛平不知道桑提亞哥是誰。事實上,他們的相似處并不是太多。劉愛平骨子里浸潤著的是典型的中國傳統(tǒng)思維:達己及人。
他有一個希望:“黃花溝有好多類似趕夫巖的地方,我無償提供技術,溝里人一起出力打造成10萬畝連翹基地,大家伙共同在家門口掙錢。”
來源:長治新聞網(wǎng)
作者單位:平順縣融媒體中心
責任編輯:韓焰 岳蘭 史紅星 蘇鑫波
總平臺審核編輯:李楠